近期,上海、成都等地针对快速路、高架桥上的“龟速车”现象展开专项治理。龟速车指在通行条件良好的限速道路上明显低于正常车速行驶的车辆,其危害包括迫使后方车辆频繁变道引发追尾事故,以及因“幽灵拥堵”降低整体通行效率。上海通过无人机自动巡飞捕捉分心驾驶导致的龟速行为,成都则利用AI模型整合ETC、卫星定位等数据实时筛选多次被超车的低速车辆,并采取LED屏提醒、短信警告及视频回溯处罚(罚款100元、记3分)的组合式治理措施。
法律层面,执法部门明确以分心驾驶作为处罚依据,对浏览电子设备、手持电话等行为严格查处,但对车辆故障或新手紧张等客观原因以教育引导为主。专家指出,治理需平衡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执法的教育效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议通过标志牌、车载广播等技术手段引导驾驶习惯,并强调未来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技术可进一步优化管理。
多地治理行动凸显对“速度差致事故”的重视,强调谨慎驾驶与龟速驾驶的本质区别。武汉等城市也通过宣传通行规则、严查开车打手机等方式破解慢车难题。分析认为,对龟速车与超速行为应一视同仁,通过动态技术手段提升道路安全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