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是老北京民俗活动集中的月份,尤以“六月六”为核心。根据古籍记载,这一天的习俗主要围绕“晒”与“洗”展开。皇家会在黄石城晾晒档案文件,寺院则翻晒经书以防虫蛀,民间百姓晒压箱衣物,文人晒藏书,皮货店、笔店也纷纷晾晒商品。鸾驾仪仗作为皇家仪仗队的象征,需从端门取出曝晒,彰显皇家威仪。
“洗”的习俗以皇家洗象最为热闹。明清时期,象房位于宣武门内,六月六当天,训象所官员会列仪仗队,将大象引至护城河清洗。百姓沿河围观,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象奴与大象的互动充满趣味,甚至有大象因受封而享有俸禄的记载。光绪年间因疯象伤人事件,皇家终止了养象传统。
农历六月还有祭祀火神的传统。地安门火神庙在六月二十三举办诞辰法会,清代慈禧太后曾因炸灌肠香味探访庙外福兴居,衍生出皇家与民间饮食文化交融的轶事。后门桥罐肠铺子合乙斋与福兴居的竞争,反映了老北京小吃的历史传承,其薄片灌肠配蒜汁的独特风味成为市井文化缩影。
此外,六月十二日皇家御马在积水潭洗浴的记载,以及象房管理、鸾驾仪仗晒晾等细节,共同勾勒出农历六月北京城丰富多元的民俗图景。这些活动既包含皇家仪典的庄重,也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成为老北京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