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四十岁时选择放下上海的稳定生活,辞去高薪工作,移居香港开启新篇章。这一人生重大抉择源于家庭团聚的需求,尽管外界对“卖掉上海房产”的举动存在争议,但他认为机会与方向应随现实灵活调整,未来仍可能重新规划。
移居后,他继续从事与上海相似的金融行业工作,支持香港持牌公司的稳健发展。维港海边的日常漫步常让他产生身处上海黄浦江畔的错觉,两座城市的繁华夜景与国际化氛围在他心中高度重合,逐渐淡化了对过去的留恋。
家庭生活成为新挑战,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让他承担起“严厉父亲”的角色,而柴米油盐的琐碎也冲淡了团聚的喜悦。尽管如此,他仍将重心放在适应香港职场环境、赚取港币美元收入以及探索人生下半场方向上。
突如其来的自由促使他开始记录移居香港的生活感悟,公众号的意外热度让他坚持用朴实文字分享思考。他提到一位上海同事因癌症确诊骤然离世的经历,更坚定了“活在当下”的信念,认为人生如单程车票,追寻心意比纠结选择更重要。
他强调移居并非比较两地优劣,而是基于家庭需求的主动调整,未来可能反思但绝不后悔。通过真实记录工作、家庭与自我探索的平衡,他试图在维港与黄浦江的双城记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