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选择以科技教育作为打破僵局的突破口。面对“文化大革命”后教育界的困境,他提出推翻“两个估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听取专家建议,果断决定当年恢复高考制度,并于10月通过国务院文件正式落实,为570万考生提供了升学机会。
邓小平同时推动否定“两个估计”,引用毛泽东谈话记录作为依据,彻底推翻这一束缚知识分子的政策。他强调科学技术是追赶发达国家的关键,而高质量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提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以完善教育体系,并将景山学校列为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景山学校作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在1983年进入全面改革新阶段。该校师生致信邓小平请求指导,邓小平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向”。这一题词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明确教育服务于科学技术赶超和填补人才缺口的目标,成为此后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方针。
在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逐步建立覆盖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改革框架,通过恢复高考制度、扩大留学生派遣等举措,培养出大批服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