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原因与家庭背景
当事人与丈夫在外地租房生活,孩子即将入学需购置学区房,但因经济压力无法承担。两人计划出售老家一套婚前购买的房产,该房产由丈夫出资但登记在婆婆名下,目前由婆婆、公公、离婚的大姑姐及其孩子共同居住。
婆婆与大姑姐的立场
婆婆反对卖房,主要顾虑大姑姐离婚后带孩子无处居住。原房产购买初衷是为解决大姑姐离婚后的住房问题,且婆婆认为搬至50平米小房会影响外孙生活质量。法律上,因房产属婆婆名下,夫妻二人无处置权,需婆婆同意才能出售。
法律与经济困境
该房产为婚前购买且归属明确,夫妻无法强制要求卖房。婆婆提出折中方案:若卖房,资金需平分给儿子和大姑姐,但当事人认为此分配不合理,因购房款全由丈夫承担。然而,婆婆坚持平衡子女需求,尤其体谅大姑姐作为单亲母亲的困难。
解决方案的尝试
当事人计划通过沟通缓解矛盾,建议与丈夫共同劝说大姑姐接受卖房,并承诺协助安置其住房。若大姑姐同意,婆婆可能让步。但若协商失败,房产将无法变现,夫妻需继续承担租房压力,孩子入学问题也将悬而未决。
潜在妥协与矛盾焦点
当前矛盾集中在房产处置权与家庭情感纠葛之间。婆婆试图平衡子女利益,但当事人强调购房款来源与学区房紧迫性。最终结果取决于大姑姐的态度及家庭内部能否达成妥协,否则房产纠纷可能长期影响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