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度介入俄乌冲突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通过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规则深度介入战局,援助金额超百亿美元。纽约时报披露,美方不仅批准乌军袭击俄境内目标,还通过威斯巴登基地建立合作机制,监督海马斯系统部署,限制乌军打击范围。初期合作中,乌克兰曾因袭击莫斯科号军舰未提前通报引发美方不满,双方在战略决策上存在分歧。
合作机制与战略分歧
2022年4月,美乌在德国拉姆斯泰因基地达成合作,多纳修等美方将领主导制定作战计划。多纳修通过兵棋推演建议乌军分两路进攻,但泽连斯基出于政治考量临时改变赫尔松反攻计划,导致俄军调动并暴露东部防线漏洞。美国中情局随后秘密支持对黑海舰队袭击,并协助开发无人艇部队,但乌军反攻失败后,双方矛盾逐渐显现。
反攻失败与自主权矛盾
2023年乌军大规模反攻失利,暴露人力与装备短缺问题。美国提出“滚轮行动”等计划遭乌方驳回,乌克兰自主权增强后减少向美方通报行动细节,如突袭库尔斯克州事件。特朗普政府政策转向缩减对乌支持,加剧乌方谈判筹码流失风险。美乌关系因战略分歧、控制权争议及武器交付延迟持续恶化,合作机制面临瓦解压力。
未来局势与外部干预
美国认为乌军需重整部队并专注东部防线,但乌克兰强调西方军事犹豫削弱反攻效果。随着特朗普政府政策恢复对俄接触,美方干预减少,俄乌冲突逐步进入僵持阶段。乌克兰官员担忧失去外部支持后,战场优势将进一步削弱,但坚持在关键决策中保留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