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洋品牌销量下滑但是盈利增加

所属专辑: 海阔试车
主播: 海阔试车
最近更新: 18小时前时长: 39:38
海阔试车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合资品牌在华销量下滑

# 合资品牌出口盈利增长

# 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 欧美充电设施覆盖不足

# 国际政局动荡影响生产

# 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明显

# 中国品牌关税壁垒更高

# 自主品牌技术沉淀不足

# 全球产业链协作打破壁垒

# 车企出口战略转向海外

合资品牌销量下滑与出口盈利增长
合资品牌燃油车在国内市场受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挤压,销量大幅下滑,如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曾年销百万的车企,现销量仅数万至二十万辆。然而,这些品牌通过出口策略实现盈利增长,例如福特2024年在华生产的17.8万辆汽车出口,江铃SUV、全顺等车型在海外售价翻倍,利润远超国内。
新能源汽车补贴与海外市场挑战
国内通过绿牌政策、购置税减免等补贴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但海外市场缺乏类似支持。欧美充电设施不足、政策摇摆(如推迟燃油车禁令)削弱了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比亚迪等品牌在欧美面临高关税、本地化服务短板等问题,而合资品牌(如大众ID.3)凭借本土化优势仍占上风。
供应链成本优势与全球协作
中国供应链成本低、效率高,吸引雷诺、起亚等品牌在华生产并出口。例如,雷诺与吉利合作生产的车型在韩国贴标销售,江铃SUV海外溢价超50%。宝马、奔驰等企业通过与中国供应商(如华为智驾、蜂巢动力电池)合作,降低贸易壁垒风险,形成全球产业链协作模式。
自主品牌技术与出口瓶颈
自主品牌在海外面临技术短板,如耐用性、维修成本及法规适应性不足。部分新势力车企急功近利,依赖抄袭和盗版软件,导致产品竞争力弱。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利用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出口燃油车,在相同生产成本下,凭借品牌认知度和关税优势压制中国品牌。
国际政治与车企战略调整
韩国、德国等国的政局动荡影响本土生产稳定性,促使车企转向中国布局。例如,韩国车企因国内劳动力短缺和政局不稳,加速在华生产出口。同时,中国通过C919等项目的国际合作(如采用国际零配件)降低出口阻力,而纯国产化的装备(如运-20)则面临更大出口限制。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