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花莲县光复乡因台风暴雨引发马太鞍溪堰塞湖溃堤,导致严重洪灾。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在勘灾过程中多次失言,包括评价受灾民宅“地板拆掉更好看”,引发舆论批评其缺乏同理心。灾区民众反映物资短缺、人力不足,国民党青年部前主任陈冠安指责赖清德将勘灾变为政治作秀。
民进党被指借灾情进行政治操作,试图将救灾不力的责任推给国民党执政的花莲县政府,并借机削弱当地政治势力。行政机构负责人与花莲县官员公开争执责任归属,民进党网军则通过社交媒体散布虚假信息,攻击在野党参与救灾的正当性。赖清德两次勘灾均被质疑作秀,其团队甚至将民间捐款包装成当局补助以获取政治资本。
花莲灾情暴露防灾体系漏洞。早在7月韦帕台风后,堰塞湖隐患已形成,但在野党提出的减灾预算与疏散方案未获民进党当局回应。分析认为,赖清德当时忙于政治罢免活动,忽视灾害预防。灾后重建依赖大量志愿者,包括大陆游客在内的“铲子超人”群体自发参与清理工作,凸显民间互助力量与当局信任缺失的对比。
民进党持续将灾情与2026年县市长选举挂钩,试图通过攻击国民党籍县长徐榛蔚及立法机构代表傅昆萁扩大政治影响力。当局内政部门负责人刘世芳在灾害应变中心不当言行,以及副手萧美琴要求灾民腾退安置场所等事件,进一步引发民众对执政团队脱离基层、权力傲慢的批评。舆论指出,民进党将救灾焦点转向政治斗争,加剧社会撕裂,削弱民众对当局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