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成绩单公布
美国近期公布针对多国的关税调整方案,包括对老挝、缅甸征收40%关税,瑞士39%,塞尔维亚35%,亚洲国家如印度25%、越南20%,东南亚多国统一为19%。以色列、日韩等定为15%,英国10%。特朗普政府将关税作为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冲击全球经济规则的工具,以“对美开放市场”“采购美国能源”为核心条款施压各国。
关税施压手段的具体实施
美国通过提高加拿大关税至35%报复其承认巴勒斯坦国,施压印度农产品和医疗领域,干涉巴西内政审判前总统事件。特朗普关税大棒以强制要求对美投资、扩大能源出口为目标,但协议缺乏规范性文本,导致执行时双方理解分歧,如美日5500亿美元投资承诺存在争议。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压力加剧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式贸易协议不平等性引发各国警惕,多国加速推进区域自贸协定以规避风险。全球制造业复苏受挫,标普全球7月PMI跌至2020年来最低。美国单边行动触发报复性关税,导致家具家电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加剧美国通胀压力。
产业链与历史模式的转变
频繁政策变动促使全球产业链去美国化趋势增强,企业转向政策稳定的区域。美国碎片化双边协议被指类似30年代高关税历史重演,但当前汽车、电子等高度全球化产业面临协作困境。美欧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协议存在泡沫,实际难以兑现年度目标,暴露协议承诺与现实的脱节。
长期经济影响与系统性风险
特朗普关税政策虽短期获取税收增长宣传,但长期破坏美国政策可信度,削弱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各国对美式贸易协议不平等性的认知加深,可能引发更广泛抵制,进一步冲击全球贸易秩序稳定性。
Neo:美国正在急剧衰落
我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