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通过组建稀土联盟推动稀土去中国化布局,联合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签署合作协议,试图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其策略包括资源控制与战略储备计划,例如以双倍市场价采购蒙汀帕斯矿,并在非洲、东南亚等地争夺稀土资源。同时,美国强化稀土技术出口管制,限制关键设备流通,并试图通过军事保护换取资源主导权。
然而,稀土联盟面临产业协同难题。澳大利亚轻稀土储量虽大,但重稀土依赖缅甸和澳大利亚的补充,而后者因提炼技术不足难以快速形成产能。日本深海开采技术受设备寿命短、成本高昂制约,加拿大在爱沙尼亚的磁体厂则因原材料运输和审批拖延效率低下。盟友间利益冲突明显,如澳大利亚同时与中国合作开发格陵兰稀土矿,导致项目停摆。
技术层面,美国稀土供应链自主化进展缓慢。其政策摇摆于传统冶炼与再生磁体工厂之间,而日本虽获美国研发资金支持,技术共享却存在壁垒。中国凭借数十年稀土高纯度提炼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积累,仍掌握关键环节优势。美国主导的稀土联盟因成本鸿沟和重稀土资源缺口难以短期突破,盟友间的博弈进一步削弱战略实效,凸显脱离产业规律布局的局限性。
天天客来:老杨被和谐了,内容大不如前
崛起2024:好使,荷兰现在就作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