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汇率呈现逆势升值趋势,从4月中旬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21升至7.13,累计升值约1.1%。这一走势发生在美元指数反弹的背景下,反映出市场对国内政策密集出台和中美贸易谈判阶段性降温的预期修复。人民币升值趋势分析显示,汇率变化滞后于政策信号,但领先于市场情绪拐点,其可持续性受到经济基本面支撑。
从汇率定价逻辑看,购买力评价模型应用显示人民币名义汇率相比购买力被低估近40%,国际收支平衡模型分析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8.5%的低估空间。尽管中美利差对比研究显示美元利率优势仍在,但此轮升值主要由人民币风险溢价回落驱动,而非利差因素。政策信号市场效应通过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释放,强化了资本对中国系统性修复的信心。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缓解了单边加税风险,叠加中国在新能源、稀土等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全球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避险需求下降。风险溢价回落促使外资重新配置港股市场,汇率稳定机制解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对港股市场汇率影响显著,尤其是通过经济预期改善和外资回流路径推升估值。
综合来看,人民币此轮升值不仅反映短期政策效果,更揭示了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博弈格局变化下的长期信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风险溢价及贸易谈判等多维度分析,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定价逻辑正逐步回归理性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