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卖出决策体系包含五大核心原则,强调理性评估与动态调整。估值透支触发卖出是其首要规则,典型案例是中石油H股投资:2002年以低估值买入,2007年因市盈率突破18倍、股价远超内在价值而减持,规避了后续估值回归风险。
基本面恶化及时止损是另一关键原则。IBM因技术迭代导致盈利能力衰退,Tesco因管理层失信和竞争恶化,均被果断清仓。而《华盛顿邮报》的41年投资历程则完整展现了价值投资的动态性:早期基于垄断地位和现金流优势持有,后期因数字化转型失败导致行业逻辑变化,最终选择退出。
机会成本优化配置体现在资源向更高回报领域倾斜。例如减持增长乏力的金宝汤,转投ROE更高的铁路资产BNSF,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面对行业逻辑突变风险,如疫情冲击航空业长期盈利模式,巴菲特选择清仓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此外,组合平衡降低风险是仓位管理的重要考量。苹果持仓占比过高时,通过减持部分股份并增持能源股,分散风险并平衡收益。这些原则共同体现了以内在价值为锚、理性对抗市场情绪的投资哲学,通过动态调整实现长期复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