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近期向欧盟施压,要求其对中国、印度等俄罗斯能源买家加征100%的二级关税,试图通过“美国欧盟二级关税政策”进一步孤立俄罗斯。美方提出,若欧盟同意对中印实施“俄油气出口限制措施”,美国将跟进类似制裁。但欧盟内部存在显著分歧,部分成员国如法国、比利时等因高度依赖“中印俄能源进口争议”中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反对全面切断俄能源进口,凸显“欧盟成员国能源依赖分歧”。
欧盟内部矛盾进一步体现在对制裁目标的争议上。法国、西班牙等四国去年进口俄罗斯LNG占欧盟总量的97%,但美国却要求欧盟优先制裁外部买家而非内部成员。分析指出,若欧盟强行推行“欧盟对俄能源买家制裁”,将面临能源供应缺口和能源价格通胀风险,同时可能引发中印等国的贸易反制,加剧全球能源供应链调整。
美国“特朗普关税施压策略”试图将欧盟推向制裁前线,但其自身对中印态度暧昧,被指“让盟友承担风险”。欧盟若跟随美国实施“关税大棒政策”,不仅难以协调内部立场,还可能因能源成本上升导致制造业外流,进一步削弱经济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印因共同面临外部压力,可能加强“中印能源贸易合作趋势”,形成新的能源贸易联盟。
全球能源市场正因制裁与反制措施面临重构。欧洲转向高价美国能源加剧通胀压力,而俄罗斯油气通过长期协议继续流向亚洲市场。分析认为,美欧制裁措施若无法有效限制俄能源收入,反而会推升“制裁引发能源价格波动”,最终使西方承受更大经济代价。这一局面暴露了美国“主导制裁却规避风险”的策略矛盾,也凸显欧盟在能源自主与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艰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