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佩泽西奇扬近期公开强调,由于德黑兰生态危机加剧,包括水资源短缺危机、地面沉降及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伊朗迁都计划已势在必行。佩泽西奇扬指出,迁都至南部波斯湾沿岸的马克兰地区(伊朗新首都选址方向)是唯一选择,该区域水资源压力较小,且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可强化对全球石油运输关键通道的战略控制。
迁都计划利弊并存:一方面可缓解德黑兰的生态与资源困境,并推动经济平衡发展;但另一方面,伊朗迁都成本估算高达千亿至万亿美元,经济负担沉重。同时,首都迁至沿海可能增加军事安全风险,并因开放环境对现行体制形成冲击。此外,迁都涉及国内权力博弈,改革派与保守派势力围绕决策权激烈对立,保守派势力阻挠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伊朗国内政治矛盾突出,迁都计划折射出宗教集团与行政权力间的深层分歧。德黑兰作为传统政治中心,精英与宗教势力集中,迁都可能导致权力结构重组。历史上,伊朗多次提出迁都设想,但均因阻力搁浅。佩泽西奇扬的强硬表态被解读为改革派政策主张的突破尝试,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内部共识与外部环境压力。
国际层面,伊朗迁都计划或影响其地缘战略布局,加强与印度等国的合作,但同时也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分析认为,伊朗需平衡内忧外患,寻找折中方案(如部分职能外迁),但当前局势下,决策层能否化解矛盾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