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近期宣布,乌军使用无人机对距离本土1400公里的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炼油厂发动袭击,这是该地区能源设施一个月内第三次遇袭。英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持续数月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援,包括卫星网络和侦察数据,协助规划无人机作战计划,使乌方具备精准打击俄后方炼油厂等关键能源设施的能力。
历史案例显示,美国中情局曾在冷战时期通过技术手段破坏苏联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利用带有漏洞的软件导致管线爆炸,对苏联经济造成重创。这一策略与当前美国支持乌克兰攻击俄能源设施的逻辑相似,均旨在通过非直接军事手段施压。
分析指出,乌克兰正以“高科技游击战”模式,利用无人机和潜在的战斧导弹等远程武器,将俄本土能源设施作为外线战场目标。此类攻击虽难以扭转前线局势,但可能通过积累对炼油厂、油气管道等高价值目标的打击,削弱俄罗斯经济韧性。
美国若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将进一步扩大乌军对俄境内目标的打击范围。然而,俄乌冲突的最终走向仍取决于双方防御能力、经济承受力及西方援助的持续性。当前局势凸显能源设施的战略价值,以及情报支援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