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卡尼在近期公开声明中明确表态,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入境加拿大,将依据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令对其执行逮捕。这一立场延续了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的政策,强调遵守罗马规约签署国责任。加拿大已于9月21日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卡尼称此举旨在推动两国方案巴以和平,并批评内塔尼亚胡政府行为威胁巴勒斯坦建国的可能性。
国际刑事法院针对内塔尼亚胡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通缉令引发多国争议。南非曾因金砖峰会邀请普京面临罗马规约签署国责任压力,最终选择承诺不逮捕普京,甚至考虑退出规约。类似矛盾暴露西方国家双标行为: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但对以色列因美国以色列庇护政策而回避执行逮捕令。
西方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进一步分裂。加拿大承认巴勒斯坦国国际承认的举措,与部分欧洲国家共同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但多数国家仍受制于美国影响力。卡尼的言论反映了部分西方政府对国际法的态度一致性,但也凸显西方在反犹历史与争议、人权平等议题上的双重标准。
围绕罗马规约的实际执行问题,各国因政治现实选择性地履行义务。南非普京逮捕争议和加拿大对内塔尼亚胡国际逮捕令的表态,均表明国际法在强权政治下的局限性。尽管国际社会呼吁落实两国方案巴以和平,但西方内部的分歧与美国的干预使这一目标面临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