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近期因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的突出表现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多国希望进口乌克兰的尖端无人机技术。这类无人机因战场需求驱动迭代,实战检验无人机性能的优势显著,其技术升级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周,吸引了美国、菲律宾、丹麦等国的采购兴趣。
乌克兰目前拥有500多家无人机生产商,但其生产出口面临严格管控。部分厂商希望通过出口获取资金扩大产能,但反对者认为应优先满足战场需求。乌克兰政府正与美、英、丹麦等国商讨无人机技术国际合作,包括技术转让和合资设厂等方案。
专家指出,乌克兰战前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无人机产业链短板明显,依赖来料组装模式,核心技术多来自西方企业。西方将乌克兰作为技术试验场,借助战场数据优化产品,但乌克兰自身产能和安全生产环境不足,难以实现大规模出口。
尽管乌克兰无人机在低成本、高精度和实战经验积累上具备优势,但其技术先进性仍依赖欧美支持。未来若冲突停火,乌克兰需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物流稳定性及成本竞争力等问题,才能真正打开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