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期通过“股权换拨款政策”,要求英特尔让渡10%股权以换取109亿美元的芯片法案补贴。这一举措使美国政府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引发外界对特朗普政府干预企业及公私合营争议的讨论。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强调此举旨在避免“免费送钱”,但未明确要求治理权,折射出美国产业政策转向资本介入关键产业的意图。
英特尔当前面临代工业务困境与技术落后两代的严峻挑战。其芯片制造技术落后台积电等对手,30%产能依赖外包,且在移动互联网和AI领域因战略决策失误(如拒绝iPhone订单、放弃投资OpenAI)节节败退。新任CEO陈立武推动裁员与架构改革,但需在政府干预下平衡战略独立性与代工业务扩张压力。
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补贴施压英特尔重振本土制造,但成本高企(比台湾高30%、比大陆高50%)导致企业意愿低迷。若英特尔退出尖端制造,美国芯片产量或跌至全球第三,芯片法案目标恐落空。此外,美政府计划将股权换拨款政策扩展至美光、台积电等企业,但强制产业回流被批违背市场规律,可能加剧美国科技产业与全球供应链脱节。
市场对政府深度介入反应矛盾:软银提前注资英特尔20%股份,而华尔街担忧此类干预破坏科技产业根基。英特尔既需依赖补贴缓解财报压力,又面临股东对代工业务亏损的抵触,其行业地位下滑与战略抉择将成为美国半导体产业存续的关键变量。
挪威的森林:哈耶克的棺材板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