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总统米莱上台后推行激进经济政策,包括休克疗法政策、大幅贬值货币、变卖国企及削减公共福利,短期内将财政赤字控制至GDP的0.5%,通胀数据回落,GDP由负转正。然而,这一系列措施导致阿根廷贫困率飙升超过50%,公共部门裁员20%,民生困境加剧,民众因牛肉价格暴涨30%而难以负担基本生活。
米莱政府依赖外部援助维持经济数据稳定,包括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合作及资源出口订单。中国续签350亿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支撑阿根廷大豆对华出口占比达70%,每年创收超百亿美元。但美国通过选举绑定援助施压,要求终止与华合作,迫使阿根廷接受高息美元贷款,加剧资本外流和主权债券暴跌风险。
经济政策矛盾显现:米莱标榜市场化,却频繁干预汇率,抛售外汇储备以稳定比索。反对派国会通过法案抵制紧缩措施,叠加腐败丑闻,削弱改革合法性。阿根廷长期依赖资源出口,产业结构单一,未能解决财富分配问题,导致经济脆弱性加剧。
拉美国家普遍面临政策摇摆困境,左翼福利政策引发财政危机,右翼私有化改革牺牲长远发展。米莱的休克疗法政策重复上世纪阿根廷市场化改革失败路径,民生代价换取的短期数据反弹被质疑为虚假繁荣,暴露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的根本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