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探测器列传:57.月船3号

所属专辑: 科学史评话
最近更新: 9小时前时长: 23:22
科学史评话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月船3号探测器任务

# 月船3号反推发动机

# 激光测速仪改进

# 月船3号轨道舱燃料

# 月球车放射性热源

# 月球南极陨石坑

# 低角度太阳能板

# 探测器悬停能力技术

# 深空变推力发动机

# 月球采样返回计划

# 印度火星探测器

# 印度LVM3运载火箭

# 普拉吉安月球车探测

# 深空轨道调整技术

任务背景与设计改进
印度月船3号探测器任务延续了月船2号的月球南极探测目标,重点改进反推发动机布局,将五台发动机减为四台,并优化激光测速仪精度,提升着陆稳定性。探测器采用低角度太阳能板设计,以应对月球南极极低光照条件,但因运载能力限制,未配备放射性热源,导致设备无法抵御月夜严寒。
发射与轨道调整挑战
2023年7月14日,月船3号由LVM3火箭发射,但入轨高度不足,近地点仅138公里。通过五次变轨和轨道舱燃料冗余,探测器成功调整至绕月轨道。这一过程凸显印度航天在轨道调整技术上的经验积累与风险应对能力。
着陆过程与探测成果
8月23日,维克拉姆着陆器利用改进的反推发动机和悬停能力技术,在月球南极附近成功着陆。普拉吉安月球车展开探测,分析月壤成分并传回数据。9月3日,着陆器完成跳跃实验,验证月面起飞技术,为未来月球采样返回计划奠定基础。
后续任务与未来规划
月船3号轨道舱剩余燃料用于绕地轨道测试,探索深空任务可能性。印度计划2027年执行月船4号采样返回任务,但着陆点与月船3号重叠,引发科研价值争议。此外,印度通过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积累经验,并计划与乌克兰合作研发液氧煤油发动机,提升LVM3火箭运载能力。
技术局限与国际对比
印度探测器依赖美国深空测控网络,且火箭技术稳定性不足。对比中国嫦娥工程的系统性测试(如返回舱打水漂技术),印度在关键技术验证环节存在短板,但其低成本策略(如曼加里安号任务)在发展中国家航天领域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