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缓解自身焦虑,往往会导致内耗自己的人际关系。文中以朋友的弟弟为例,说明改变别人的无效尝试不仅无法激发他人斗志,反而会引发家庭矛盾,消耗自身精力。这种对他人生活过度干涉的行为,本质上是模糊了人际矛盾中的边界感,忽略了每个人独立的人生课题。
咨询师李渭的经历进一步揭示了课题干涉的负面影响。他因试图改变朋友的经营方式而被拉黑,最终发现强行劝解只会无功而返。这印证了阿德勒的观点:人际矛盾的根源在于对他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成熟的关系需要尊重他人的命运轨迹,接纳对方的选择与结果。
窦文涛与朋友的故事则展现了包容心态的相处模式。面对朋友对其购房观念的不解,窦文涛选择理解彼此差异,最终通过“我们不一样”的清醒认知维系了友谊。同样,胡适夫妇的婚姻案例说明,放下改变他人的执念、建立界限感的清醒认知,才能实现长久和谐。
文中强调,自我改变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改造他人。当个体学会接纳差异、专注于自身课题时,内耗减少,关系反而趋于平衡。正如电影台词所述,爱是接受而非改造,成熟的人际关系需要从“试图移动大山”转向“改变看待大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