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以“共护国际秩序,共促和平发展”为主题,吸引了越南、俄罗斯、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的防长级官员及专家学者参与。论坛聚焦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秩序维护挑战,强调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单边主义侵蚀风险。各国代表普遍认同和平发展合作倡议的重要性,认为对话机制优于对抗,尤其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上需加强多边主义合作。
论坛的显著特点是其国际安全对话包容性平台属性。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代表同场参会,并通过闭门会谈坦诚沟通机制展开交流。这种安排为冲突方提供了直接对话机会,例如俄乌代表在非公开场合探讨战争根源与解决方案,体现了“谈总比不谈好”的务实态度。中国作为东道主,在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中扮演调停者角色,通过设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分论坛,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代表团级别调整分析成为现场观察焦点。相较于往年,美方代表级别明显降低,学者推测这与中美在台海、南海等议题的博弈有关。尽管如此,论坛仍吸引多国高级别官员参与,越南防长引用“人心齐泰山移”凸显共同应对挑战的决心。
论坛期间,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与以色列代表的辩论引发关注。阎学通基于联合国数据指出巴以冲突中平民伤亡问题,通过道德类比与法律逻辑反驳以方立场,强调国际社会对战争罪判定的共识。这一交锋不仅反映巴以和平对话新契机的复杂性,也印证了事实与规则在争议性议题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