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0426 新闻纵贯线 张勇坤

所属专辑: 新闻纵贯线
最近更新: 5天前时长: 11:35
新闻纵贯线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

# 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缔结

# 高校专利转化难题

# 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方案

# 南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 极地空间碎片监测

# 南极中山站科研设备

# 南极射电望远镜升级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2025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披露,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修订专利审查指南,明确人工智能参与的发明可申请专利保护。中国以61%的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占比居首,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主要持有人中超半数来自中国。为推进专利转化,我国建立专利资源库,精准对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解决“高校专利转化难题”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题。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2024年,中国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缔结《遗传资源条约》和《外观设计法条约》,与多国达成合作协议,并发布中日韩知识产权合作十年愿景。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增至246个,覆盖84国的专利审查合作网络建成。国际专家指出,中国正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为全球提供“知识产权治理方案”。
南极科考与空间监测突破
中国南极科考队采用“南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通过地震、电磁和无人机搭载设备,揭示冰盖结构及气候变化关联性。南极中山站部署“大口径自动跟踪光学望远镜”和升级版“射电天文望远镜”,实现“极地空间碎片监测”。中山站现有4台光学望远镜和1台射电望远镜,新设备可远程全天候运行,提升空间碎片威胁预警能力。南极极端气候对监测提出挑战,但独特环境仍使其成为空间电磁环境观测的理想平台。
科研投入与气候数据关联
南极探测数据可分析冰盖运动方向及速度,为冰下湖钻探提供支撑。空间碎片监测数据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形成交叉验证,射电望远镜升级后能观测更高频率电磁信号,完善空间环境数据库。我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外资企业在华发明专利十年增长336%,显示中国市场对国际创新主体的吸引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