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名为“捏捏玩具”的解压类玩具在社交平台引发现象级风潮。这类玩具凭借食物、动物等可爱造型及柔软可塑的手感,成为年轻人和儿童的新宠。其通过挤压回弹的特性,被认为能缓解工作与生活压力,弥补控制感缺失。然而,随着捏捏玩具热度攀升,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已突破百亿次,电商平台月销量更是达到万单以上。
与此同时,捏捏玩具的安全隐患引发担忧。专业检测显示,超七成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包括增塑剂超标、挥发性有机物和二甲苯释放量过高,部分玩具甲醛超标近46倍。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发现,83.3%的样品二甲苯不合格,部分菌落总数超标。广州市消委会的测评也指出,小作坊生产的捏捏玩具普遍缺少生产信息和质量认证,存在材料安全隐患。
一名长期展示捏捏玩具的博主因患肾癌暂停更新,虽未明确病因,但网友猜测与长期接触含二甲苯的玩具相关。此前测评发现,部分捏捏玩具释放的二甲苯浓度远超安全标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家长群体对此尤为关注,强调需加强儿童玩具监管,避免孩子接触有毒材料。
舆论呼吁对捏捏玩具行业加强规范,例如要求明确材料成分、完善检测标准,并通过消毒清洗、勤洗手等方式降低风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优先选择正规渠道产品,避免因追求解压效果忽视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