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调查发现,市面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低价头盔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在多地线下门店及电商平台发现,售价十几元至数十元的头盔普遍宣称拥有3C认证,但实际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商家通过直播展示“大锤砸不坏”等实验吸引消费者,但专业实验室检测显示,多款低价头盔在耐穿刺性能、吸收碰撞能量等关键指标上未达到国家标准。
实验室测试中,部分低价头盔外壳被钢锥直接刺穿,缓冲层结构不完整或缺失,导致无法有效吸收冲击力。稳定性测试中,七款送检头盔全部不符合规范,佩戴时易脱落,无法在事故中提供保护。专家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需具备完整缓冲层结构,且材质需兼顾抗冲击性与吸能性,建议消费者选购时优先查看生产批次信息,避免材质失效影响安全。
调查还显示,部分消费者因价格低廉、款式多样选择网购头盔,但实际收到的产品与直播演示差异较大。专家提醒,电动自行车头盔使用周期建议为2-3年,定期更换可避免因老化导致防护性能下降。当前市场监管亟待加强,避免低价头盔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