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近期展出一件珍贵的汉白玉耳杯,这一汉代耳杯历史演变的典型器物,以其洁白晶莹的质地和保存完整性引发关注。该文物于1958年在吉安粮库出土,属于中原王朝赏赐东北边疆贵族的礼器,其椭圆形器身与半月形羽翼状双耳设计,展现了战国至两汉时期耳杯的典型形制特征。
作为吉林省博物院珍贵文物展的重点展品,这件汉白玉耳杯出土细节尤为特殊。与其他常见的陶制、漆制或瓷制耳杯不同,其材质取自新疆和田玉核心矿脉,制作工艺精湛。专家指出,此类高规格器物印证了2000年前中原与东北地区通过赏赐制度建立的密切联系。
通过古代耳杯材质对比可见,此件汉白玉耳杯的稀有性使其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其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器物本身,更在于为中原边疆文化交融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揭示了多民族地区在饮食器具、礼仪制度层面的深度互动。该发现对探索古代丝绸之路东北延伸路径及边疆治理模式具有重要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