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别称“榕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时任太守张伯玉推广编户植榕政策,以榕树抵御炎热、改善环境,形成了“福州榕城历史渊源”。如今城区内由园林部门直接管理的3.58万株榕树,占比26.5%,成为城市生态与文化的双重象征。
榕树的独特生物学特性支撑其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其“榕树气生根功能特性”使枝干可形成气生根,实现独木成林;庞大的“榕树遮阴场所价值”为市民提供避暑空间;发达的“榕树根系抗风能力”则保障了其在湿热贫瘠环境中的适应性。这些特性被纳入城市规划,通过道路绿化、生态改造等方式,打造榕树与城市融合的范例。
在保护层面,福州创新推行“古树司法保护示范点”机制。永泰县设立司法保护示范点,通过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古树名木资料公开,并由责任法官定期巡护、提前化解纠纷。同时,榕树下的零碎空间被改造为“城市客厅”,结合栈道设计,延续“榕城文脉保护措施”。
福州的榕树不仅承载千年历史记忆,更通过科学规划与司法保护,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元素。这张“千年名片”以生态与文化并重的模式,持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