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结合自身经历,提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强调培养大国工匠人才对技能改变人生的示范作用。其从汽车喷漆学徒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得主的事例,凸显职业教育产业融合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大国工匠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支撑着中国制造技术突破。从高铁、造船到国产大飞机,大国工匠人才凭借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推动科技成就的诞生。当前实体经济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类人才既是现实需求,更是国家长远发展大计。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摇篮,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质量与适应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改革育人方式和保障机制,提升职业教育产业融合水平,为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奠定基础。
弘扬工匠精神文化是练就高超技艺的核心。潘从明、池昭就等工匠通过数万次试验和精益求精的钻研,体现干一行专一行的追求。营造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厚植工匠文化,才能促进高技能人才大放异彩。
大国工匠政策保障需强化专项资金支持与职业发展通道建设。通过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机制,提升政治地位与薪酬待遇,激励青年走技能报国之路,形成工匠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弘扬工匠精神文化对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技术工人精以求精、敢为人先的精神,将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助力中国制造技术突破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