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战国帛书《五行令》与《攻守战》结束79年海外漂泊回归中国。这两卷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丝绸文献,分别记载了以五行为框架的七十天周期时间划分体系,以及结合天象的冷兵器战争策略,其系统性远超学界原有认知。
1946年文物经上海流失海外,长期被西方误读为“东方咒语”。北大李林教授团队通过四十五年研究,证实《五行令》中的五行时令体系与《尚书》《周礼》一脉相承,破解了西方学者将其视为巫术符咒的误解。其研究成果为跨国文物追索提供了关键学术支撑。
回归帛书中,《五行令》残卷揭露出十二生肖配地制雏形,将相关记载提前至战国时期。《攻守战》蟾片则完整呈现“流星线必入城”等实战策略,印证了《孙子兵法》未载的特殊军事思维。仍流落海外的《四时令》若能与现存两卷合璧,或将重构战国时期完整的宇宙观认知体系。
此次回归事件凸显中华文明传承的韧性,李林教授二十三度赴美的学术坚持,既维护了文化主权,也证实战国帛书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慎战安民的军事哲学,对解决现代文明困境仍具启示价值。文物局正持续推进《四时令》追索工作,以补全中华文明源头的重要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