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025精讲课】第二章23.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四) 00_00_06-

主播: 琳琳助考
最近更新: 2025-04-22时长: 30:59
安全工程师(技术)精讲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静电的产生方式及影响

# 接触分离起电原理分析

# 感应起电与接地关系

# 高静电电压危险性

# 静电泄漏速度控制

# 静电引发燃爆事故

# 静电防护技术应用

# 高电阻率材料特性

# 导体静电接地方法

# 抗静电添加剂作用机制

静电产生原理与类型
静电的产生方式主要包括接触分离起电和感应起电。接触分离起电常见于摩擦过程,如塑料尺摩擦头发吸附纸屑的实验;感应起电则与接地密切相关,需通过导体接地消除电荷。此外,固体大面积摩擦、粉体筛分输送、液体冲击等工艺过程均易积累静电。
静电影响因素与特性
材料电阻率与静电产生直接相关,高电阻率且易得失电子的材料(如橡胶)更易积累静电。接触面积增大、压力或摩擦强度提升会加剧静电生成。环境湿度降低会减缓静电泄漏,导致电荷累积。静电电压可达上万伏,但能量较低,其放电形式(如电晕、火花放电)中火花放电危险性最高。
静电危害与案例分析
静电危害主要表现为燃爆事故、电击及生产干扰。例如,塑料桶装汽油摩擦后开盖引发爆炸,属典型静电放电导致的燃爆。静电虽不会直接致命,但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并影响精密仪器或电子元件功能。
静电防护技术与应用
防护措施包括工艺控制(限制流速、使用导电工具)、接地(消除导体静电)、增湿(加速泄漏)、抗静电添加剂(降低材料电阻率)及静电消除器(处理非导体静电)。接地需覆盖相邻金属物体以应对感应静电,而高温绝缘体则不宜采用增湿法。通过综合手段可有效降低静电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