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开学临近,部分准大学生在暑期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高大衔接班”,通过提前学习英语、数学等课程为大学考试准备。这类大学衔接班课程多以高中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强调知识点灌输和考试技巧训练,引发社会对教育方式延续性的讨论。
解放日报评论指出,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需摆脱被动学习思维定式。过去依赖规则化学习路径的准大学生暑期培训,可能无法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核心要求。真正的衔接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非延续校外大学预科机构的应试逻辑。
争议焦点在于,大学课程提前备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目标。部分观点认为,过度依赖高中应试教育模式可能阻碍学生建立自我规划意识。高等教育阶段的核心,是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答案无法通过预先设定的“考试模板”获得,需由学生自主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