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荔枝叹》通过描述唐代进贡荔枝的劳民伤财现象,揭露统治阶层的奢靡与百姓疾苦。诗中“飞车跨山”的急迫运输场景,展现了荔枝龙眼进贡制度对人力物力的极度消耗,“十里一至飞尘灰”等句生动刻画了运输途中的惨烈景象,暗示天宝年间岁贡运输体系对民生的摧残。
“宫中美人一破檐”暗指唐宫贵妃奢靡生活与民间疾苦的对比,贡品“如新彩”的鲜果背后是百姓“白骨相枕借”的惨状。作者以“民不积寒为上瑞”直指民生核心诉求,批判统治者忽视百姓冻馁之苦,反而将奢靡贡品视为祥瑞象征。
末段借“五夷地区贡品运输路线”的史实延伸至北宋官场腐败现象,影射当时“争心埋宠”的官僚倾轧与苛捐杂税,如“今年豆品冲官茶”等事件,揭示统治阶层“养口体和肉”的享乐本质,呼应“洛阳乡君忠孝佳”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全诗以历史讽喻现实,呼吁关注民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