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走进唐诗 84(二十一)-④

主播: 张恒宽
最近更新: 3天前时长: 08:04
经典有声丨《重读经典》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唐代诗僧寒山

# 寒山白话诗歌

# 天台山国清寺

# 国清寺高僧拾得

# 全唐诗寒山诗作

# 禅意诗歌特点

# 雍正封和和二圣

# 美国嬉皮士文化

# 唐代著名诗僧

# 唐诗风桥夜泊

唐代诗僧寒山出身官宦世家,青年时因身材矮小科考落选,后隐居天台山寒岩,与天台山国清寺高僧拾得、丰干交好。他因仕途失意、家庭冷遇,最终选择遁入山林,留下大量口语化诗歌,收录于《全唐诗寒山诗作》中,共311首,位列唐代著名诗僧之首。
寒山白话诗歌风格质朴,贴近生活,虽无华丽雕琢,但情景交融,蕴含禅意诗歌特点。其诗作被宋代文人苏轼、黄庭坚推崇,王安石更仿其风格创作《拟寒山拾得十九首》,探讨“无苦无乐”的禅宗思想。
后世对唐代诗僧寒山的评价跨越儒释道三界:唐代小说将其列为道家仙班,宋代佛家视其为文殊菩萨化身,清代雍正封和和二圣,将其与拾得奉为婚姻神。其传说还被融入《济公传》等戏剧。
寒山诗作在海外影响深远,元代传入朝鲜、日本,20世纪美国嬉皮士文化更将其奉为精神象征。尽管寒山生前寂寂无名,但其诗作融合禅意与世俗,突破传统框架,形成独特的寒山体,成为唐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个性存在。
最后,文中提到与唐诗风桥夜泊相关的寒山寺,以及寒山与拾得对话中“忍他让他”的处世哲学,进一步体现其诗作中隐含的禅宗智慧与超脱精神。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