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通过比兴手法象征意义表达对品德高尚者祝福的诗歌。全诗三章均以“南有樛木”起兴,结合“葛藟”缠绕樛木的意象,隐喻君子与幸福紧密相连,语言简洁明快,情感含蓄生动。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结构分析,各章仅替换关键词(如“累之”“荒之”“盈之”),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强化主题表达。通过反复咏叹“乐只君子”,突出对君子安康美满的赞美,展现《诗经》语言的凝练与音乐性。
《樛木》在古代婚礼祝福诗歌中常被传唱,寄托对新婚男子品德与婚姻幸福的双重期许。这一应用反映了周代社会礼教观念对君子人格的推崇,以及家庭伦理的重视。诗中将自然人文意象结合,以樛木葛藟的共生象征德行与福祉的依存,体现古代文学中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审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