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以拟人化的热切的海岸浪潮为核心意象,描绘其带着近乎偏执的渴望冲击被浪潮侵蚀的峭壁。浪潮被赋予人类的情感特质——既像发问者渴求答案,又以暴烈姿态试图占有岩石缝隙中"有价值的东西",暗喻某种永恒的共生意志在自然与人性间的纠缠。
第二段聚焦浪潮的退却与新生。当第一波碧绿的危险浪潮躯体带着"兴奋的雪花"撤回,诗人质疑其动机:是未获答案的失望,还是以退为进的策略?随即更凶猛的浪潮接续而来,呼应生生不息的浪潮憧憬中蕴含的原始生命力,进而引申出人类"意气风发"的精神共鸣。
结尾部分揭示浪潮与人类的深藏的浪潮秘密。诗人直面浪潮的愤怒抵抗,指出两者共享的种族属性:都通过制造海底撒落的狂乱泡沫完成自我表达。在"碧绿薄暮"的末日意象中,浪潮的破坏性与创造力被解构为同源本质,最终将自然现象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