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黑龙江嫩江县居民代义与丈夫徐志明发生争执后离奇死亡。家属发现代义尸体存在40余处外伤,颈部有明显掐痕,质疑其死于家庭暴力,而非警方初步认定的氨基比林药物中毒。嫩江县公安局法医刘军通过尸检得出中毒结论,但报告中存在“胃液与尿液混淆”等程序问题,引发家属对司法鉴定程序规范性的质疑。
戴家人申请三次复检,黑龙江省公安厅及公安部法医闵建雄均维持中毒结论,但因尸体胃部样本被销毁、录像缺失,争议未解。代义四姐戴丽以身试药吞服96片同款药物未死,提出个体差异质疑,推动舆论关注。最高检法医王雪梅介入,指出血液药物浓度计算矛盾及颈部动脉损伤可能引发心脏骤停,建议重新鉴定。
2009年,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通过肝脏代谢物检测,发现代义体内无氨基比林代谢产物,推翻中毒结论,认为其可能死于外力扼颈。然而,哈尔滨市专家论证会联合11家机构再次认定中毒死亡,并称颈部损伤非致死主因。案件陷入法医鉴定争议僵局,官方与民间结论对立,暴露基层司法程序漏洞及专业分歧。王雪梅强调法医职责应追求真相,但最终代义案因关键证据缺失未能立案,成为法医界争议性未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