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杰夫从互联网从业者转型为全职观鸟爱好者,源于2020年在白河露营时与北红尾鸲的偶遇。通过手机拍摄和后期辨识,他开启了对鸟类鸣叫与行为的系统性观察,逐渐掌握柳莺辨识技巧,并发现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其核心观鸟点,全年可记录百余次不同生境的鸟类活动。
他提出鸟叫声辨识的创造性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拟音联想,例如将啄木鸟敲击声类比为钢尺振动,用"遵守纪律"形容白头鹎的方言鸣唱。通过分析白头鹎方言现象,揭示鸟类种群北扩过程中鸣声的演化特征,并收集全国网友对黑尾蜡嘴雀叫声的趣味拟音,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声音的交互影响。
在实践层面,麻杰夫联合助盲组织开展公益观鸟活动,引导视障群体通过听觉感知自然。其创作的自然录音播客融合实地采集的鸟鸣、虫声与环境音,既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学习素材,也成为都市人群接触自然的媒介。通过长期声景记录,他验证了城市环境中候鸟迁徙的存在,并指出人类听觉系统对自然声音的过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