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47 没有鱼的鲜鱼:没想到它是槟城后劲最大的小吃

所属专辑: 话仙桃
最近更新: 2025-04-27时长: 55:36
话仙桃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这期是《吃里扒外》主播陈黄瓜和我一起制作的付费系列节目《掺掺槟城》里的一期番外。深陷各种与槟城食物相关的兔子洞后,我们想说,不如拎出几个食物来聊一聊它们各自的迁徙与变化吧。

《掺掺槟城》是马来西亚槟城的旅行散步指南,确实会推荐很多路边摊、餐厅、小吃店,但又不只是指南,也会聊食物及语言是如何在海洋及南洋之间往复流动、移民是如何在异乡发挥创造力的等等。

欢迎大家购买收听,谢谢大家支持。

说回“鲜鱼”,它可能是我们在槟城吃的后劲最大的食物。它与新鲜鱼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道高油脂高糖分的油炸沙拉小吃。老实说,在这次旅行第一次吃到“鲜鱼”之前,我过往的人生经历里,从来没有接触过甚至听说过它。除了被华人称呼为“鲜鱼”之外,它也会被称作 Pasembur 或者就是 Rojak,不仅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也都会贩售和品尝它,但是不同族群卖的和吃的又都是带着偏差的并不完全相同的版本。

旅行结束之后,我和黄瓜的聊天记录里,就有着大量基于“鲜鱼”的讨论。可能就是因为鲜鱼的多元、复杂、难以理清脉络,它给我们的后劲才这么大。鲜鱼与顺德捞鱼生是否有关系,印度炸物小吃是否是印度版本鲜鱼的灵感来源,语言与食物之间是如何呼应的,鲜鱼是如何体现小贩灵活的,以及鲜鱼本身朴实的反精英叙事等等等等。明明这是很小很庶民的食物,但背后却有着那么大一段关于流动的叙事,鲜鱼真的是绝了呀。

- 华人小贩贩售的 Rojak

  • 七条路巴刹里的华人鲜鱼
  • 马来印度版本的鲜鱼(Pasembur)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