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19 拯救“失足AI”?ChatGPT的性别偏见与“喂养”伦理

所属专辑: 涟漪效应
最近更新: 2024-05-18时长: 01:21:42
涟漪效应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ChatGPT的出现将AI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随着技术高峰的到来,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价值导向也越来越不可忽略。ChatGPT将是互联网所有网民共同教育、共同喂养的集体性结果,也势必成为映照我们思维的一面镜子。饶有趣味的是,人工智能似乎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中性、客观,它跟我们一样,充满了偏见、刻板印象,有时甚至也会仇恨、也懂歧视?

除了系统暴露出的“政治不正确”之外,这套系统的生成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令人忧虑的伦理问题。毕竟,ChatGPT的背后从来不只是天才精英的硅谷工程师,还有每小时两美金的肯尼亚数字民工们。在驯养AI的过程中,有人被忽略、被无视,有人被压榨、被牺牲。这一切现象都使得我们无法再“中性”地看待技术。

我们感到好奇,AI是如何学会这些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的?又是什么样的喂养模式塑造了这样的AI?我们又在期待什么样的AI ,是一个更加“政治正确”的端水大师,还是像我们人类一样,充满了人性复杂性的不完美伴侣?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我们如何让AI的喂养过程本身,变得更加公平、更加符合人道?

【嘉宾】

于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杜梨,香港青年文学奖获得者、澎湃镜相非虚构写作大赛获奖者、科幻作家

【主播】

林柳逸,澎湃新闻·镜相栏目编辑

【收听时间轴】

05:20 就业“危机”?哪种艺术形式最有可能被AI取代?

11:50 AI为什么会有刻板印象?是谁教会了AI歧视思维?

28:36 当AI 介入文本创作,会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产出?

37:59 机器学会了书写,我们对原创性的标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4:32 纠偏后的人类社会“最大公约数”,是否会加固“政治正确”的话语系统?

48:53 让AI变得更有伦理本身,是否就是一个伦理问题?

57:58 我们对ChatGPT的“喂养”,还会存在那些会被忽略的问题?

61:45 AI的技术平权?我们不能再以中性的角度看待技术

70:55 对于AI 时代,我们都抱有哪些期待?

【音乐】

Three-body—重塑雕像的权利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