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孔子形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他的真实性与误解上,包括圣凡交替、儒学对其思想的改造、批判和尊崇等方面。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孔子的腐秽、歪曲和误解,而五四运动时期对其进行批判主要是因为宠实进取的正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而腐秽、歪曲的保守因素被放大。为了辨别真假论语和真假孔子,在研究论语原文和本意基础上摒弃糟粕,走进鲜活可爱、睿智高深的孔子。同时,在给予他世号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或根据个人理解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