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通过自传《合掌人生》展现了毕生修行历程。在1967年佛光山开山建寺历程中,他克服土地荒芜、信徒质疑等困难,秉持助人初心购地建寺,后发展为包含佛教学院、大雄宝殿的佛教圣地。面对政治和尚争议事件,他主张佛教应关怀众生而非涉政,并以退位传法示范意义推动宗教机构传承革新,59岁时主动交棒第二代住持,树立台湾社会组织世代交替典范。
在两岸宗教和平交流方面,星云大师鼓励青年跨海峡求学,多次赴大陆弘法。2016年他以九十高龄促成佛首造像合璧归国,亲自护送流失海外二十载的佛首回归河北博物院。其推动的寒山寺和平钟分灯仪式,通过苏州与佛光山的宗教互动,表达对海峡和谐的期盼。
佛光山始终坚持人间佛教社会贡献,通过文化教育传播佛法,设立佛光大学等教育机构。星云大师将稿费、版税等个人收入投入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强调寺院行政传承制度需永续经营。他提出的"炎黄子孙民族认同"理念,体现在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坚持,以及"做合格中国人"的信念践行中,彰显佛教维护社会秩序、净化人心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