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After US/China Audit Access Agreement

最近更新: 5天前时长: 40:11
Law, disrupted 法律访谈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中美审计监管协议

# PCAOB跨境审计权限

# 审计工作底稿争议

# 中概股摘牌风险

# 中美监管法律冲突

# 审计数据安全争议

# 在美上市中概股

# 香港审计检查流程

# PCAOB跨境执法权

# 中国数据隐私限制

2022年8月26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与中国证监会(CSRC)、财政部达成审计合作协议,允许PCAOB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进行审计检查。该协议旨在解决因跨境监管冲突引发的潜在摘牌风险,涉及约200家中国公司。根据协议,PCAOB可赴香港直接调取会计工作底稿,但需遵守中国数据隐私法对敏感信息的处理要求。
此前,因中国《证券法》和《数据安全法》限制,美国监管机构长期无法获取审计文件,导致双方僵局。2020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生效后,若连续三年无法审查审计底稿,中概股将面临强制退市。此次协议被视为避免中概股摘牌风险的关键进展,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对审计检查流程的界定及信息安全担忧的平衡。
历史背景显示,跨境审计争议可追溯至2011年“东南融通”财务造假事件,PCAOB因中国法律限制未能获取审计底稿,引发对审计工作底稿争议的长期关注。中方强调,此次合作仅涉及审计信息,不包含企业运营数据或国家安全内容。
协议实施后,PCAOB将优先审查高风险企业,包括曾被质疑财务透明度的公司(如瑞幸咖啡)。双方对检查流程的细节存在分歧:美方称拥有独立选择审计对象的权力,而中方强调“对等参与”。此外,检查范围限于香港分支机构,且需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敏感信息,这可能导致PCAOB跨境执法权的实际效力受限。
中国监管机构表示,协议需在维护数据隐私法框架下执行,避免核心数据外流。美国监管机构则强调,若检查结果未达标准,仍可能启动退市程序。未来数月,双方对审计底稿的调取效率及信息处理方式将成为协议成败的关键考验。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