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历史时期(907—960年)是唐朝灭亡后中原与南方并立的分裂阶段。其开端可追溯至晚唐藩镇割据问题加剧,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着五代开始。中原地区先后更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暂王朝,战乱频繁,民生困苦。与此同时,南方形成九国割据政权分布,包括前蜀、后蜀、吴、南唐等,地域涵盖巴蜀、江淮、两广等地,经济文化相对独立发展。
北方局势更为复杂,除北汉政权残余势力占据山西外,河东李克用家族与后梁长期对峙,河北旧藩镇势力交错依附。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崛起与五代政权同期,逐渐成为北方重要威胁。后晋、后汉等朝均与契丹爆发冲突,加剧了政权更迭的动荡。
尽管战乱频繁,五代十国时期仍存在文化发展成就,如火药应用、印刷术进步及词体诗歌兴起。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判其黑暗面,但也承认该时期为宋代统一奠定基础。至五代后期,后周郭威、柴荣推动改革,促进户数增长与经济恢复,南方城市如扬州、杭州重现繁荣,为宋初统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