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厂发生一起严重的核燃料加工厂临界事故。事故起因是工人为节省时间实施核工厂工人违规操作,将16.6千克高浓度硝酸铀酰溶液直接倒入沉淀槽,远超该容器铀溶液临界质量限制。沉淀槽外围的中子反射层进一步降低临界质量阈值,最终触发不受控的链式反应,释放致命辐射剂量。
事故导致两名工人遭受致命辐射剂量暴露,其中大内久吸收16-23戈瑞辐射,全身细胞DNA断裂。东京大学医疗团队开展辐射病医疗救治过程,尝试输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但因皮肤溃烂、器官衰竭等不可逆损伤,患者于83天后死亡。纪录片记录其治疗细节,揭示辐射病对代谢组织与免疫系统的毁灭性影响。
调查显示,事故暴露核事故应急管理缺陷,包括缺乏中子监测设备与应急预案。后续日本修订核安全标准提升措施,强化临界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主治医生前川推动建立辐射医疗体制建设网络,为福岛核事故提供医疗支援。该事件被列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第四级,成为人为核灾难典型案例,警示核工业风险管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