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053-1 「补档」北京城市的B面 (上)—从帝都绘到都会说

所属专辑: 图图的图书局
主播: 图图37
最近更新: 2天前时长: 43:49
图图的图书局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北京,中国的首都

更是一座城市

有这么一群小伙伴,从城市的各个视角来讲述北京

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这就是帝都绘(播客:都会说;小红书:帝都生存指南;公众号&视频号:帝都绘)

下半部分请移步:053 「作者访谈」北京城市的B面(下)— 帝都绘的北京“不正经”冷知识

本期您将听到:

- 团队 DNA & 文化氛围

  1. “小作坊” or “工作室” 2.0? 现在内部正式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是怎样的?你们如何保持“松弛感”同时又把复杂项目做成?
  2. 文化原点 除了“热爱北京”,有没有一条更底层的价值准则在筛人或做决策?有哪些看似“离谱”却极能代表帝都绘气质的内部梗或仪式?

- 日常协作与项目管理

  1. 从灵感到长图:全流程拆解 选题会长什么样?谁拍板?数据、文本、视觉三条线怎样并行?过去一年试水了哪些新的协作工具/AI 工作流?踩过什么坑?
  2. 跨界合作“化缘”术 最难搞定的数据来源是谁?用过哪些谈判策略?怎么确保合作单位不过度干预内容?有无“软性红线”案例?

- 商业化与可持续

  1. “半公益 + 半商业” 的账本品牌延展 是否考虑自有文创/IP(桌游、盲盒、潮玩等)?做还是不做的关键判断点?在保持学术/公共气质的同时,如何避免被标签为“又一个文创品牌”?

- 失败与修正

  1. “被枪毙”的选题 分享一个最终放弃的选题:为什么放弃?学到什么?有没有发布后被猛烈质疑、你们觉得的“翻车”案例?事后如何公关&反思?
  2. 团队低谷时刻 压力最大/差点散伙的一次具体经历。大家各自的心理调适办法与互相支持机制。

- 从“帝都”到“众城”

  1. 海外城市计划 北京经验哪些可复制?哪些水土不服?面向全球华人城市(如新加坡、温哥华)的图解需求想象。

下半部分请移步:

053 「作者访谈」北京城市的B面(下)— 帝都绘的北京“不正经”冷知识

本期局中人

宋壮壮,设计师,帝都绘联合创始人,都会说主播。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曾就职于建筑设计与文物保护领域,如今致力于通过信息设计探究并解释城市,从而让更多人认识并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李明扬,帝都绘联合创始人,都会说主播。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大学期间加入由北京四中建筑系校友发起的“我们聊建筑”建筑与城市规划普及教育项目,2015年-2017年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及清华附中开设建筑学学校本选修课程。2016年起与搭档宋壮壮创办“帝都绘”公众号,创作城市图解、地图和绘本,试图从图像的视角探究并解释城市。

Liger大喵,美食节&咖啡节主办,前中厂产品经理,做播客是想通过聊天获得些许启发。

图图,心理咨询师、幼儿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咨询师,原央企HR。一个热爱通过阅读探索世界的准中年人,一个有趣的父亲。

本期书单

大运河:发现、传承流动的文化  帝都绘工作室

京城绘·山川风物 帝都绘工作室

长城绘:发现、传承流动的文化 帝都绘工作室

中轴线 帝都绘工作室

相关账号

帝都绘(播客:都会说;小红书:帝都生存指南;公众号&视频号:帝都绘)

帝都绘的传播逐渐从北京本地扩展到更广阔的文化主题,他们谈论了城市中的自然和历史遗产等新领域。

在《京城绘·山川风物》讨论了北京的山水地理、绿色空间和生物多样性,探讨“为什么北京明明很绿,大家却感受不到”的话题。他们从城市规划和管理角度提出了提高市民“绿色感知度”的思考,并分享了北京小众公园、城区观山视角等趣味内容清单。

在与午夜飞行播客合作的节目中,李明扬深入聊了老城保护与文化遗产:从老建筑如何活化利用,到大运河申遗带来的改变,再到古镇里出现麦当劳星巴克是否合适等问题,一一阐述帝都绘的观点。

这些讨论表明帝都绘的内容版图已超越传统的城市规划话题,延伸到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领域,同时仍然保持着信息可视化和故事性的特色——比如他们谈到,不应只追求“老”的元素,有时新的东西更能反映文化活力;又比如提出“会讲故事”是文化遗产成功申遗的关键,反映出他们对传播策略的专业洞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