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菲特的投资圣经,到生活博主的购物清单,“长期主义”这个词,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它究竟是教我们“花聪明钱”、投资于更长久幸福的消费哲学,还是商家诱导我们购买昂贵商品、包装精美的“消费陷阱”?一件用了十年的家电,与一张尘封的健身房年卡,哪一个才是长期主义的真正体现?我们为“长期主义”付出的高昂溢价,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仅仅缴纳了一笔“智商税”?
当坚持变成一种态度,我们又该如何分辨哪些是“难而正确”的事,哪些只是无意义的消耗?
01:29 本期话题:聊聊生活中的“长期主义”,是智慧还是陷阱?
05:09 理念探讨:“慢就是快”,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1:05 踩雷分享一:闲置的洗烘一体机与初代扫地机器人
16:31 踩雷分享二:斥巨资购买的电动床,如何沦为“智商税”产品
20:01 好物分享一:一张用了11年依然舒适的双面床垫
23:28 消费反思:昂贵的奢侈品,就一定等于“长期主义”吗?
27:55 办卡之痛:那些我们冲动消费的健身卡、洗头卡与口红
35:21 好物分享二:解放双手的全自动豆浆机,如何促成健康习惯
38:54 观念转变:从追求品牌到追求实用,当妈后的消费观变化
41:10 核心总结:真正的长期主义是一种自我认知,而非盲目跟风
--------------------------------------------------------------------------------------
☆☆☆ 小红书 抖音:凸满
☆☆☆ 邮箱:1379997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