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于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深夜离世,死因成谜,史载中赵光义成为最大受益者。其留宿宫中的异常行为引发质疑,部分史料称赵光义当晚在宫中,违反礼制,暗示“非常时刻”可能早有预谋;另一说法称其离宫,但仍为最后接触太祖者,难以摆脱嫌疑。
赵光义继位后迅速改元“太平兴国”,打破新君次年改元的传统,仅隔两月便变更年号,此举被类比唐肃宗篡位,意图加速确立自身统治。其登基过程中,宦官王继恩被指勾结赵光义,违抗宋皇后召赵德芳的命令,反助赵光义入宫,事后获重赏并掌兵权,暴露权力交易的痕迹。
亲信程德玄与星象家马勺的预言事件进一步加深疑点。马勺精准预言赵光义登基时机,赵光义将其软禁以防泄密,事后却提拔马勺掌管天文机构,同时全国搜捕术士以控制舆论。这些异常反应显示赵光义对舆论的压制及对知情者的操控。
南宋时,宋高宗赵构因无子嗣,最终传位给太祖七世孙赵昚(宋孝宗),暗示太宗一脉对得位不正的隐忧。民间将赵光义后代断绝视为弑兄篡位的报应,虽无科学依据,但反映了历史对赵光义合法性的长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