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比伦帝国的建筑成就集中于伊什塔尔门,这座城门融合了巴比伦本地神马尔杜克、阿摩利人神系及伊什塔尔女神的象征意义。门上的浮雕与花式设计分别代表战争攻伐与浪漫美学,其残存部分现藏于柏林佩加蒙博物馆,成为两河流域文化输出的重要见证。
埃特曼安吉塔作为未完成的宗教建筑,历经汉谟拉比、亚述及新巴比伦多代王朝尝试建造,却因技术难度与战乱始终未果。其与《圣经》巴别塔传说的关联性被提出,故事原型可能源于苏美尔神话中神明干预语言统一的叙事逻辑,但缺乏直接考古证据支持。
关于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存在性争议持续至今。罗马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引述祭司贝罗索斯的记录称其为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米底王后所建,但考古未发现实物。学者推测空中花园可能实为亚述辛纳赫里布在尼尼微建造的梯形花园,因其水利设施遗址与螺旋泵灌溉技术更符合工程可行性。
米底王国通过军事扩张吞并乌拉尔图王国,后者语言文化逐渐被印欧语系的亚美尼亚人取代。乌拉尔图首都樊城毁灭后,其阿拉拉特山成为《圣经》诺亚方舟停靠地的地理原型,基督教文化在此地延续至今。
米底国王基亚克萨雷斯未按尼布甲尼撒二世预料的南侵,转而西征吕底亚王国。这一战略转向源于吕底亚对米底的外交挑衅,具体冲突细节则成为后续历史事件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