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中国实验非核氢弹,媒体3个误导!是氢气弹不是氢弹,大家别上头

主播: 终南剑客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08:23
终南剑客 | 解读国际风云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非核氢弹技术本质

# 氢化镁爆炸机理

# 温压弹温度参数

# 链式燃烧反应原理

# 数据选择性传播误导

# 军事应用场景局限

# 中国威胁论炒作

# 战略误判风险

南华早报于2025年4月20日发布独家报道称,中国科研团队在内蒙古成功测试了一种基于氢化镁爆炸装置的“非核氢弹”。该装置通过常规炸药激活氢化镁分解,触发链式燃烧反应,产生持续两秒、温度超1000℃的火球,爆炸时间为同等质量TNT的15倍。报道引发国内外舆论关注,部分外媒将其描述为“环保氢弹”,推测其可能改变军事平衡。
后续调查发现,南华早报的报道源自中船重工某所2025年3月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聚焦氢化镁爆炸机理的基础研究,未提及军事应用。舆论争议核心在于“非核氢弹”的命名存在术语误导:氢弹本质为核聚变,而该装置仅为化学能释放,属于温压弹或空气燃烧弹范畴。氢化镁作为储氢材料,其爆炸原理与核武器无关联。
部分媒体报道存在数据选择性传播误导,例如强调1000℃高温但未提及温压弹实际温度可达2500℃,且原子弹/氢弹爆炸温度远超该数值。此外,技术突破被夸大,该装置仅属常规武器优化,适用于摧毁地下工事或轻型装甲目标,无法替代核威慑。
舆论发酵中,部分自媒体将非核氢弹技术与中国威胁论挂钩。专家指出需澄清三点:技术尚未实战化、威力有限、本质为民用实验。此举既符合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也可避免战略误判风险。最后强调,宣传中国装备发展需避免夸大效能,保持理性客观,以维护国家安全与全球稳定为目标。

评论1条评论
1111111111112222哈哈哈

1111111111112222哈哈哈:是的。。。开始说1000℃。。我就怀疑了。。钢铁甲班也未必能融化啊

2025-04-24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