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班牙、意大利派遣军舰护航国际救援船队,标志着欧洲对以色列政策转向的实质性突破。此次行动由多国精英参与,反映欧洲对以色列封锁政策的军事化对抗,显示其容忍度已逼近极限。联合国大会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决议,进一步凸显以色列面临全球声援巴勒斯坦浪潮下的外交孤立,阿拉伯国家更以“种族灭绝”等激烈措辞施压。
美国中东战略困境体现在特朗普政府矛盾立场:既反对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又试图约束以色列吞并西岸计划。这种摇摆源于美国需平衡亚伯拉罕协议遗产、阿拉伯国家信任、国内选民结构变化及避免过度介入成本的四重矛盾。当前局势本质涉及道义、地缘与现实三重冲突:以色列军事碾压困境导致国际形象崩塌,美国霸权衰退推动中东新秩序构建,地区国家如沙特、伊朗正通过经济转型与和解外交增强自主性。
未来可能呈现三种情景:一是巴以两国方案争议下的软着陆,即形式化独立与局部撤军并存;二是以色列吞并西岸触发冲突升级,引发伊朗代理势力军事反应;三是大国协调促成国际保障的和平协议,但需美国政策彻底转向。
中国主张以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决议为基础,推动停火与加沙人道危机应对,反对单边行动。这一立场契合全球南方国家诉求,为中东提供了区别于霸权干预的治理路径。当前巴以对抗本质是以色列军事优势与巴勒斯坦道义优势的博弈,中东新秩序构建的公正解决将成为地区稳定的基石。